2025年度华东师范大学文理交叉跨学科培育项目申报通知

发布者:刘成飞发布时间:2025-06-10浏览次数:10

各位老师好:

为深入落实《华东师范大学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和《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卓越学术行动计划2.0》,进一步打破学科壁垒,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学校启动2025年度华东师范大学文理交叉跨学科培育项目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突出问题意识和导向,开展新兴领域研究,加强新技术方法手段运用,推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创新转换;催生新兴学术增长点,着力打造具有原创性跨学科、交叉学科和全学科研究的跨学科培育项目。

二、建设目标及申报要求

(一)建设目标

1.提升以问题为导向的跨学科研究水平,促进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之间交叉融合,实现人文社科与科技融通的新文科高质量发展,加强华东师范大学文理交叉跨学科研究能力。

2.快速促进文理学科间整合熔铸,凝练提升现有成果,以聚焦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精准对接区域发展需求,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鼓励文科领域的文理渗透科学研究方法、工具创新研究,促进问题导向的学科交叉融合;根据学校学科发展急需,组建文理交叉的校内外合作团队,合作攻关及共享跨学科创新成果。

3.项目建设周期三年,项目结项的重点标准为在关键领域贡献华东师大跨学科解决方案,最终建成有影响力的交叉融合创新高地。

(二)申报要求

1.申请人应具备良好的科研能力、学风端正、治学严谨、学术道德良好,有出色的前期研究成果,且具有学科交叉研究基础。

2.鼓励申请人自拟文理交叉选题方向,提出的项目选题既要突出学科交叉的特点,又要与本领域的学科前沿方向相一致,与本领域国家、地方重大战略需要相契合,力争形成新优势,形成引领未来发展的新增长点;鼓励开展校内外合作,可提供基本意向或初步合作方案。

3.申请人应主要依托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根据申请项目的学科覆盖面、研究内容和项目背景等创建至少跨两个一级学科的课题组(其中至少包含一个理科学科),充分体现文理协同攻关特色,需在申请书中阐述拟突破的学科边界及融合创新路径。

4.已获得学校其他跨学科研究项目资助的项目负责人不可再申报。

5.项目负责人在项目执行期内应配合文科院做好项目管理工作,积极组织并参与校级学科交叉学术沙龙,接受中期考核检查、结项鉴定等工作。

6.项目资助总额不高于10万元;批准总额将根据专家评审等情况综合决定,经费按立项协议及考核鉴定情况分批次拨付。

三、注意事项

(一)项目面向全校相关学科教师。全职博士后或专职科研人员在聘期内能完成项目研究者也可以申报。各类申报选题应符合本院系和学校学科建设方向或聚焦学术前沿、重大战略问题等。

(二)每人限报一项。正在承担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不包括青年高层次引进人才项目)尚未结项者不能申报,相关项目结项记录不良者不能申报。不能以已立项的其他课题中相同或相近内容申报本项目。受本项目立项资助后,不能以相同或相近内容申报其他校内课题。

(三)为加强科研育人,所有申请资助项目鼓励在读研究生或本科生参与。

(四)文科院将组织专家评审,择优立项;立项项目纳入项目库,根据经费情况、项目研究周期、完成程度等分批次下拨经费。

(五)项目批准后负责人须与学校签订项目合同。合同期内调离学校且尚未结项的将终止合同。若发生经费使用违规、学术不端行为等情况的将终止合同并有权追回所拨全部经费;5年内负责人不得申报文科院相关项目。

四、申报程序

(一)我院有意申报的老师请于6月20日17:00前,提交纸质版选题论证表(本人签字)材料1份,以及电子版至本院系科研秘书处。经院系审核签章后,统一报送至文科院。

(二)文科院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对存在弄虚作假等问题的申请材料,取消申报资格。

(三)文科院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对评审结果进行复核,提出拟资助项目名单并进行公示及异议处理,按程序报批后正式公布。

申报过程中如有其他问题,请及时与科研秘书余晓畅老师联系。谢谢!



附件1 华东师范大学文理交叉跨学科培育项目选题论证表.doc

附件2 体健学院文理交叉项目申报汇总表.xl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