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1-22日,由华东师范大学“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办的“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实验工作研讨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成功召开,来自全国7个省31个实验基地的校长和体育教师共116人共同研讨“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教学与实施工作。河北省教育厅思政体卫处处长杨立华、石家庄市教育局思政体卫处处长熊萍、中国教育报记者李小伟、深圳市教科院体育教研员刘晋教授、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何玉秀教授、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党委书记刘森博士、石家庄市裕华区教育局副局长陈阳、石家庄外国语学校校长裴红霞、石家庄市体育教研员崔兰芹老师、河北省中体协副秘书长赵伟老师出席了开幕式。
刘春燕老师主持开幕式
“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是由我校季浏教授在长期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提出的,旨在解决中国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特别是体质健康水平30年来持续下降的问题。该课程模式是国家《课程标准》和体育与健康教学实施之间的中介,开展该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先行在基地学校实施这一课程模式,有效改善基地学校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并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未来在全国推行该课程模式,为提高全国中小学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做出更大贡献。从2016年 3月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全国建立了首批 22所实验基地学校,近5万名中小学学生参与,开始进行“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实验工作。通过半年的实验,学生身心健康,特别是体质健康状况发生显著的改善。为促进基地学校之间的交流,帮助基地学校进一步实施好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特组织召开此次研讨会。
季浏教授进行专题讲座
会议在季浏教授的专题讲座中正式拉开帷幕。他结合教学实践再次强调实施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意义、目标、内容及实施,特别强调了要重视该课程模式中的三个关键要点,即运动负荷、体能练习和运动技能。强调体育课必须要有适宜的运动负荷,倡导每节课的运动密度应该在75%左右,运动强度应在125-160次/分钟;强调每节课要有10分钟左右的体能练习,方法手段应该多样化、趣味性,注重体能的补偿性和协调发展;强调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应该是以活动和比赛为主,每节课这方面的时间应该保证在20分钟左右,不能像传统体育教学那样,一节课只教一个单个技术。季浏教授还特别提出,基地学校的学生在体育课上要穿短裤汗衫,以利于运动,也能体现精神状态。
基地学校师生合影
四位基地学校的老师分别进行了符合“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理念和要求的教学课展示,使得本次研讨会真正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获得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通过这次研讨会,与会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为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体育教师责无旁贷、重任在肩,更加坚定了实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决心和信心。
图、文|刘春燕 来源|体育与健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