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积极响应学校对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重视,推动体育与健康学院教师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提升体育教学质量,2018年3月7日下午1点,在体育与健康学院二楼会议室,由院长季浏教授主讲的《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讲座顺利举行,学院全体教师和部分学生近百余人认真聆听了讲座。
报告现场
会议伊始,由体育与健康学院党委书记汪晓赞教授主持并介绍《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基本情况。该课程模式由季浏教授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于2015年提出,在全国学校体育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汪晓赞教授指出,季浏教授曾经在学院报告会上对学生进行了该课程模式的讲解和介绍,但考虑到学院大部分教师对该课程模式并不十分了解,同时为了加强学院教风建设,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式,季浏教授针对教师再举行一次《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讲座。
汪晓赞教授主持讲座
季浏教授首先从目前学校体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阐述了创立《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初衷。他认为该课程模式不但有助于提高中国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水平,也代表着先进的改革思路。
季浏教授做报告
在报告中,季浏教授首先阐述了《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理念:一是培养学生健康意识和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季浏教授引用了毛主席和蔡元培等名人关于体育运动对身心健康发展作用的名言,强调了该理念的必要性以及体育运动的益处。他指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意味着要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而实践表明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二是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运动。季浏教授认为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就必须发展学生的体能和提高学生运用技术技能的能力,并通过例举各个运动项目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指出唯有“体能”才是“运动之母”,是所有运动项目的基础;三是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对运动的喜爱。季浏教授强调学生是否喜爱上体育课,才是评价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的指标,倘若学生不喜欢体育课,那么就反映出教师教学能力的不足和教学效果的低下。
师生认真聆听讲座
随后,季浏教授讲解了《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结构和内涵。该模式分为总体要求和关键要点两个部分,其中总体要求包括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堂氛围、学习评价等部分,而关键要点则包括运动负荷、体能练习、运动技能。季浏教授重点对关键要点进行了说明,在运动负荷方面,该课程模式强调运动密度应达到75%以上,运动强度达到140-160次/分钟;每节课都要进行10分钟的体能练习和20分钟的运动技能练习,且运动技能练习以活动和比赛为主。对于如何开展具体的教学,季浏教授特别强调了要让学生学习结构化的知识与技能,要为学生创造丰富的复杂的教学情境,要强调知识与知识、技能与技能之间的关联性。一堂体育课不能只教单个技术,而是要在教学过程中把各类运动技能结构化、系统化教给学生,再通过展示或比赛活动让学生进行实践并融会贯通,一定要极力避免单个技术教学的枯燥模式。
最后,季浏教授提出,要做好《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教学,坚持创新教学设计,认真贯彻三个关键要点、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体育教学中存在的无运动量、无战术、无比赛“三无”问题,将“三无”体育课变为有运动量、有技战术、有比赛的“三有”体育课,最终成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
讲座结束后,参与讲座的师生意犹未尽,纷纷向季浏教授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包括课堂教学中体能时间的分配、太极拳和瑜伽等运动项目教学中如何提高运动负荷、如何进行结构化的运动技能教学等。季浏教授给予了详细的解答,消除了大家的困惑,为今后我院师生在运动技能教学中应用《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孙柳青老师提问
杨建营教授提问
李琳教授提问
熊文教授提问
王国栋老师提问
据悉,自本学期开始,我院结合本专业和公共体育教学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研讨活动。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领导高度重视,确立了具体的工作方案,而本次活动就是学院带领全院师生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所开展的第一次活动。通过本次讲座活动,师生们对于《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更新了师生们的教学观念,拓宽了他们对于体育教学的认识,为我院公共体育教学和体育专业的有效教学奠定了良好基础。相信通过师生们的认真学习,他们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努力实践,将《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发扬光大,为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改善做出更大的贡献。在本次活动之后,体育与健康学院还将举行青年教师教学比武大赛等一系列活动,通过教学竞赛的方式努力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并打造优质的体育学科本科教学。